有的人破产,有的人损失两亿订单

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外贸商人,刘向阳先后将郑州服装、开封文旅、汝州汝瓷等10多个特色产业带的产品推向海外市场。几亿,但2020年初开始的一场疫情,让原本的外贸业务戛然而止。

被起诉

行业的困境和公司业绩的下滑一度让刘向阳感到迷茫和迷茫,但现在,他和他的团队找到了新的方向,试图通过新成立的“外贸公司”来解决外贸中的一些核心“痛点”。数字化工厂”。

当然,改造外贸人的不仅仅是刘向阳。事实上,上三角、珠三角更多长期走在外贸前列的外贸商家正在加快转型步伐。

难的

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素有“皮革之都”之称。全镇有皮具生产企业8000家、9000家,其中大部分从事外贸业务。然而,一场新冠疫情导致当地不少外贸皮具企业的销售受到干扰,外贸订单锐减,往日的库存成为滞留在仓库的负担。有的企业原本有1500名工人,但由于订单锐减,不得不裁员至200人。

类似的一幕也发生在浙江温州。一些当地外贸、贴牌鞋企也因国际环境和疫情影响而遭遇停工、破产等危机。

回忆起近年来疫情对外贸行业的影响,刘向阳表示,物流成本“从原来的每个集装箱3000美元,上升到2万美元以上”。更致命的是,海外新客户拓展困难,老客户不断流失,最终导致外贸业务持续下滑。

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舒觉廷曾表示,部分外贸企业受疫情影响,面临生产经营受阻、物流运输不畅等阶段性问题。与此同时,原材料成本上涨、跨境运输不畅、供应链瓶颈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缓解,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。

银科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夏春、罗维瀚也在第一财经撰文指出,在疫情冲击下,人类数十年精心设计和构建的全球产业链、供应链正在崩溃。特别脆弱。外贸企业尤其是专注于中低端行业的中小企业较为敏感,任何看似微小的冲击都可能给他们带来毁灭性的打击。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,外贸企业的繁荣还遥遥无期。

因此,在7月13日发布中国2022年上半年进出口数据时,刘向阳发现,虽然2022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9.8万亿元,但同比年增长9.4%,但增长很大一部分是由能源和大宗商品贡献的。具体来说,在中小企业的外贸业务中,虽然部分行业正在复苏,但仍有不少中小外贸企业在困境中挣扎。

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1-6月,家电、手机等消费品行业外贸订单下降。其中,家用电器同比下降7.7%,移动电话同比下降10.9%。

在以出口小商品为主的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,一些外贸企业也反映,疫情反复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导致大规模订单流失,有的企业甚至打算倒闭。

痛点

“中国产品在外商眼里最看重的是‘性价比’。”刘向阳的合伙人刘建工(化名)表示,这样一来,外商在中国采购产品也会到处比价。看看谁的价格最便宜。你报30个,他报20个,甚至15个,到了价格底,外商一算,连原材料成本都不够,那怎么能生产呢?他们不仅关心“性价比”,还担心以次充好。为了避免上当受骗,他们会派人或委托第三方“蹲守”车间。 。

这使得外商和国内工厂之间很难取得信任。外商对产品质量感到担忧。国内一些工厂,为了拿到订单,也会“梳洗穿”。把它挂在看起来更大的车间里。

刘向阳说,“老外”询问买货时,会询问所有自己能知道的工厂,货比三家。已经成为劣币驱逐良币,连外商都觉得“低得不靠谱”。价格已经很低了,如果有利润的话,也只有在现有的检测手段检测不到的情况下才能做到。减少。

于是,一些不安的外商想到了“蹲厂”,但不可能24小时值守,同时也无法准确掌握产品的出错率。

“过去我们(工业企业)的做法就是要么报废产品,要么直接与客户沟通,减少折扣,少收费。”刘建功也说。也有一些工厂干脆隐藏起来。如果是粗制滥造的,如果你不告诉他(外商)他可以用,没有任何问题,那我们(工业企业)就难逃一劫了。 “这是传统制造中常用的方法。”

如此一来,外商就更加不敢相信工厂了。

刘向阳发现,经过这样的恶性循环,如何获得信任并被信任,成为外贸行业最大的障碍。现场考察、工厂考察几乎成为外商来华采购的必然步骤。

然而2020年初开始的疫情,让这种眼见为实的商业关系变得难以实现。

主要从事外贸的刘向阳很快发现,疫情引发的蝴蝶飓风给自己造成了损失——一份总金额近2亿美元的订单发出了;受疫情影响,采购计划也被取消。

“如果到时候订单最终能完成的话,肯定能有上千万的利润。”刘向阳表示,为了这个订单,他与对方沟通了半年多,对方也多次飞来中国。 ,在刘向阳等人的陪同下,多次到厂区考察。最终,双方于2019年底签署了协议。

第一个测试清关流程的订单很快发出,金额达数十万美元。接下来,按照计划,国家将派人驻扎工厂,以满足后续订单的生产。你猜怎么着,疫情来了。

如果你无法亲眼看到原材料的到货,也无法亲眼看到订单的生产情况,对方宁愿不采购。从2020年初到2022年7月,订单一再推迟。

截至目前,就连刘向阳也无法确认对方是否会继续预付近2亿美元的订单。

“如果有一家工厂,外商可以坐在办公室里,在网上‘抢占工厂’,那就太好了。”刘向阳想了想,开始四处打听,想要摆脱目前传统外贸的困境。他想到的是如何进一步取得外商的信任,升级传统外贸,将传统工厂转变为“数字工厂”。

于是,研究数字化工厂10年的刘向阳和刘建功走到了一起,共同成立了黄河云电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黄河云电缆”),并利用将此作为探索电子电缆外贸转型的“秘诀”。武器”。

转型

刘向阳表示,传统外贸获取客户有两种方式,线上,通过阿里国际等平台,线下,通过国外经销商,但对于订单交易,两种方式都只能在线上展示产品。实时工厂数据无法显示给客户。

然而,对于黄河云电缆来说,它不仅可以向客户实时开放数字化工厂,还可以展示电缆生产过程中100多个节点的实时数据,是什么规格、材质、原材料。使用过,以及何时应使用该设备。运营维护,到订单最终完成需要多长时间,都可以通过电脑后台实时显示。

“以前外商必须到车间看数据。现在,当他们打开电脑时,他们就可以看到我们每台设备的实时数据。”刘建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,现在,客户看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就像人的生命周期。从孩子的出生到发育成长,一目了然:从一堆铜开始,这堆铜的起源和构成,再到每个节点之后对应的点。生产数据、参数以及实时视频和图片,客户可以通过电脑后台实时查看。 “即使是不合格的产品,也可以反向推论,是哪个环节造成的,是设备的温度,还是工人的违规操作,还是原材料本身不合格。”

一端链接智能工厂,另一端发展数字贸易。刘向阳表示,他们的新平台拥有10多家自营和代工工厂,有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、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、全流程的物联网追溯体系。因此,虽然仅上线一个多月,但已经引起了外商的关注。一些合作多年的老客户也表达了合作意向。 “目前,询价金额已超过1亿美元。”刘向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。

不过,刘建工也坦言,他们基于数字化工厂的工业互联网实践还是有些“高高低低”,“有同事私下找我说,你把工厂的‘内裤’脱了,以后可以了。”你想玩就别玩了。”对方还半开玩笑地对刘建工说,你的数据这么透明,税务部门来找你的时候要小心点。

但刘向阳依然坚定,“工厂数字化绝对是不可阻挡的趋势。只有顺应潮流,才能生存。你看,我们现在还没看到旭日吗?”

而一些外贸同行为了摆脱困境,也开始发展跨境电商。

浙江温州一家有着20多年品牌鞋外贸历史的鞋企,看到同行陷入倒闭、破产的危机,开始意识到,要想生存,不仅要依靠外贸的微薄利润,却必须拓展内销渠道,把销售渠道和产品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“外贸业务看似大而稳定,但实际上利润很薄。很可能一场突发事件,就让几年的积蓄化为乌有。”该公司负责人张先生表示,为此,他们在阿里巴巴、抖音等平台开设了旗舰店,开启了新的产业链和数字化转型。

“数字化转型给了我成长的新希望。”他说,以前做外贸的时候,一个订单就收到几百万双鞋,但利润很低,账期很长。现在,通过引入“小订单”“快反”的生产方式,从几十万双鞋的订单开始,现在可以开通一条2000双鞋的生产线。生产方式更加灵活,不仅避免了库存积压的风险,而且利润率也比以前更高。 。

“我们做外贸已经有20多年了。疫情过后,我们开始开拓国内市场。”广东省一家专门经营户外露营产品的公司负责人谢女士表示,虽然疫情给公司外贸业务带来了困难,但当公司转型内销时,正好乘着今年的东风。露营方面,目前,公司自有品牌月销售额同比增长近一倍。


发布时间:2022年10月18日

索取样本报告

留下您的申请以接收报告。